(中央社)柬埔寨南部港市施亞努近年因中國投資而大興土木,但勞動條件普遍惡劣,22日當地一棟施工中的中資大樓倒塌造成28人死亡、數人失蹤,5名中國人也被依過失殺人罪名起訴。
因為天然氣燒起來比丙烷或都市煤氣更熱,約兩千萬件瓦斯器具必須改裝或汰換。艾瑞・哈根史密特(Arie Haagen-Smit)是荷蘭人,有機化學家兼洛杉磯市中心東北方十一哩外帕沙迪那的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
如同約翰・艾弗林時代的「肆無忌憚的煙霧」,這場霧侵入室內。從一九六七年起花了十年時間。」各城市找專家來診斷原因,其中愛德華・韋德連是對產業最友善的匹茲堡梅隆工業研究院院長,後來把菲利普・薩德勒列入黑名單的人。一九四七年十月,貝克曼的伊利諾大學同學路易士・麥卡比(Lewis C. McCabe)博士,被任命為專案主管。洛杉磯郡設立空氣汙染管制區,成為全州與全國首例。
地方當局可以指定煙霧管制區,同時政府可以豁免設計良好的壁爐不受禁令限制。當時算是新紡織產品的尼龍褲襪在煙霧空氣中會發生破洞和綻線,貝克曼口中「業餘科學家」的另一個指標是,認為這是可溶於水、形成強腐蝕性硫酸的三氧化硫造成的。一旦用戶收到資深同事或上司的警告,均會把他們自己的帖子刪除。
2018年粗估,微信每日有將近50萬個活躍帳號,有50億訪問人次。除了一般民眾使用微信個人帳號,幾乎所有政府部門、國營企業、私人企業和社區機構均在微信公眾平台上註冊了「服務號」,類似於臉書的粉絲專頁,可以讓公眾討論各種準公共議題,像是生活雜事、朋友問題、體育、科技和新聞號外等等。在各個中國國內社群媒體中,微信擁有最多用戶,其服務涵蓋範也最廣。從類似於WhatsApp或Facebook Messenger的交談app開始,微信已經發展到可以應付平日各種活動的主要工具,像是交談、簡單的購物和繳費。
微信審查的四大官方原因一旦作者的帖子在微信上遭到刪除,該公司會發送一通知信告作者與讀者。三、此帳號已被屏蔽(406筆)如果用戶多次違規,其帳號會被暫時停用或永久停權。
這個團隊追蹤超過4000個提供每日新聞的服務號,其電腦程式經常造訪這些服務號發佈的文章後,把資料儲存下來。文:Marcus Wang、Stella Fan(WeChatscope) 譯:吉野夫本文由香港大學研究計畫WeChatscope的Marcus Wang和Stella Fan共同撰寫,為該計畫與全球之聲夥伴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中國主要的社交平台都有關鍵字過濾功能,能自動攔截敏感信息不讓其發佈出去。這個方式有助於我們偵測哪些文章在發佈之後遭到刪除,然而它無法偵測到哪些文章在發佈之前便胎死腹中。
2018年最敏感的話題包括:中美貿易戰美國封殺中興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於加拿大被補企業家葉簡明因經濟犯罪案接受調查鴻毛藥酒醜聞#Metoo的主題標籤和一位北京大學教授遭指控性侵的案件重慶乘客與公車司機打鬥世界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長生疫苗醜聞范冰冰漏稅事件在之後的系列文章內,我們會針對2018年十大敏感話題,逐項分析。審查官員也可要求平台操作員直接屏蔽該帳號。整個2018年,該團隊保留了審查後被刪除的帖子,並儲存於數據庫供大眾索取,該數據庫被稱之為WeChatScope。2017年,香港大學的團隊建立了網路資料爬梳系統,用於研究針對微信公開帖子的審查制度。
自我審查是中國網民習慣中的常見行為,這可為自己避掉不必要的麻煩。個人用戶可在服務號提供的訊息中留言或者轉發給其他的群組。
根據微信發佈的數據顯示,該公司有10億8250萬個人用戶,並有超過2000萬個公眾號用戶。其中約有1萬1000篇文章遭到審查制度的刪除。
關鍵字的清單由國家審查機構建立與更新,之後再下放到各大平台的操作員手上。通常是四種理由的其中一種:一、該內容已被發佈者刪除(8092筆)這則訊息顯示作者移除自己的帖子。一旦系統發現該文消失,便會記錄成已受到審查。2018年度十大敏感話題詳查2018年的數據可發現,微信審查內容範圍,已從國內政治和社會動盪,擴展到較不敏感的政治話題,以求塑造成中國在國際間的「強國」。四、此內容被投訴且經審核涉嫌侵權,無法查看(206筆)內容若觸犯平台之規定,會被其他用戶檢舉並遭到刪除。轉發來源不詳的訊息,且之後又被轉發超過500次,很容易被指控散播謠言。
二、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2950筆)這訊息顯示相關審查當局或公司內部審查小組已查到並刪除違規內容。這也就能解釋一些政治敏感話題,例如「新疆再教育營」甚少出現在我們的數據當中
如果不加以處理,整個網絡空間將會充滿仇恨與對立,人們對於新聞媒體與網絡訊息的信任基礎,將不復存在。這些刻意散播的假新聞,立場非常偏頗。
那個年代的許多假新聞,後來被證明為是真新聞。大家對於假新聞的忍耐,似乎已到了極點,想要將假新聞除之而後快。
但是,仔細想清楚,什麼是假新聞?什麼樣的新聞算是假的?韓國瑜在6月22日的台中造勢確實有舉辦啊,但到底有幾個人出席啊?20萬韓粉?還是遠低於此?如果數字低於20萬,這算是一則假新聞嗎?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吧。6月20日的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立榮的A321班機實際上是長榮的飛機,因此,立榮的一些離島航線,會受到長榮空服員罷工影響。第一步,是從網絡平台開始。以新聞自由為藉口,散播假新聞?因為大家渴望新聞自由,因此對於媒體給予充分的自由。
許多假新聞被過濾,許多真新聞一樣也被過濾。任何新聞報導如果涉及當事人,當事人應該要有權可以提出回應,而非等待法院的漫長處理過程。
NCC在這部分也動了起來,黃國昌與館長也在6月23日發起了反統媒遊行。到達新聞現場,只為了過個場,只為了證明自己有所本,只為了拍一張符合自己立場的照片或影片。
而且,更正啟事刊登之時,將再次喚起大家的記憶,還可能造成當事人的二次傷害。假新聞事後證明為真不是台灣才有的情況,記得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毀滅性武器」,找到了嗎?當時,很多媒體質疑美國政府的「毀滅性武器」的說法,但都被政府否認,認為這些媒體在故意批評政府。
尤其是選舉期間,抹黑造謠不斷,如果相關當事人無從申辯,則開票之後木已成舟,再多的法院判決,也無濟於事。忠實的呈現,讓讀者有所知悉。所以判定假新聞與否遠比想像中複雜,對吧?而且真假程度是否為「非黑即白」,不是真新聞,就是假新聞?還是黑白之間,存有一個連續帶?如果有人有權決定哪一則新聞是真,哪一則新聞是假,而且可以過濾,那麼過濾假新聞是否會箝制新聞自由呢?這點實在非常讓人疑慮。新聞平台標註新聞檢核結果,而非過濾假新聞有鑑於此,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在新聞呈現的同時,標註公正的新聞查核單位的新聞檢核結果。
所有對錯,早在前往現場之前就已決定。如果新聞查核單位認定該新聞為假,並不應該直接過濾該則新聞,而是將檢核結果標註,並清楚地告知所有讀者:這則訊息裡面,有哪些地方是有疑慮的。
這跟政府的原意差異很多吧?這樣的新聞算假新聞嗎?行政院長真的有說必要時要派軍機,但講的不是國際航線啊。當事人不管怎麼提供資料,現場的實際狀況不管如何,只要跟預設的立場不符就將證據加以忽略。
網絡平台是新聞匯集的場域,因此,從網絡平台開始,將新聞的檢核結果標註,告訴讀者,這則訊息有什麼問題。講一個古老的例子,現任立委蔣萬安的父親蔣孝嚴,原本登記的姓名是章孝嚴,是蔣經國前總統的非婚生子女。